沪绿容〔2015〕61号
各区县市容管理部门、局相关直属单位:
2015年是市容“十二五”规划和“特定区域”市容环境治理的收官之年,是无序设摊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的关键之年,也是《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区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的施行之年。为更好地抓住重点工作、扣住关键环节、解决突出问题,切实做好2015年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按照局党组的统一部署,以实现“国内领先、国际一流”市容环境为目标,以推进市容“十二五”规划和“特定区域”市容环境治理圆满收官为动力,以开展无序设摊综合治理和落实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区制度为重点,大力推进市容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实现管理方法和工作机制的创新,确保上海市容环境“整洁、有序、美观”。
二、工作目标
1、聚焦全市设摊200个聚集点、177个疏导点和212个管控点,加大综合治理力度。至2015年底,综合治理无序设摊聚集点达总数30%-40%,累计达总数50%-60%;当年度规范提升疏导点和管控点总量力争达到30%;
2、《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区责任告知书》送达率达到100%,全市建立责任区自律组织达到200个;
3、制定出台新版《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区达标街镇创建标准》;
4、全面完成“特定区域”市容环境治理三年行动计划。
三、主要任务
(一)坚持聚焦重点,进一步加大无序设摊综合治理的力度
1、全力推进年度计划任务的落实。围绕30%-40%年度目标任务,通过创新方式方法、完善制度机制、优化整合资源、加强统筹协调、加大执法力度等措施,推进无序设摊综合治理。全年在巩固成果、不增新量的基础上,全市综合治理无序设摊聚集点不少于60个。
2、抓好源头治理的协调推进。会同商务部门协调梳理无序设摊聚集点、疏导点和管控点周边菜场等配套建设改造和协同治理的任务清单,会同教育部门协调梳理高校周边无序设摊治理的任务清单,落实项目化要求,制定工作方案,协同开展治理,力争有所突破。
3、提升管控点和疏导点规范化管理水平。按照“四个一批”总体要求,以及规范菜场和集市要求,有计划地对部分临时管控点和疏导点进行改造提升;配合市商务委,加快《设摊疏导管理办法》的政策研究,争取早日出台相应的管理细则,提升疏导点和管控点规范化管理水平。
(二)牢牢抓住契机,进一步深化完善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区制度
4、认真组织实施《管理办法》。按照《管理办法》要求,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区管理的指导意见》。各级市容管理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明确机构,明确人员,层层抓好落实;要抓好各层面的教育培训,加强对《管理办法》的理解和掌握,提高指导开展《管理办法》施行的能力;要扎实推进责任区范围划分、责任区自律管理、第三方参与考核和测评等工作,力求取得实效;要抓好社会宣传动员,切实提高市民的知晓率,形成“我的门前我清洁,我的区域我负责”的良好社会氛围。
5、开展新一轮市容环境责任区达标街镇创建工作。丰富《市容环境责任区达标街镇创建标准》内容,完善退出机制,优化考评形式,用更加科学的标准推进创建工作深化;本着公开透明、坚持标准、确保质量的原则,组织好新一轮达标街镇评选和市容环境综合管理示范街镇创建工作。
(三)加强市容环境治理,全面完成“特定区域”市容环境治理三年行动计划
6、全面完成“特定区域”共3164单元市容环境整治任务。认真做好“特定区域”环境治理三年计划(2013-2015)的收尾工作,及时把测评不达标区域补充纳入,且将任务措施定量化、项目化,确保任务落地;按照“一区域(场、站、院、校)一方案”要求,逐一编制治理工作方案,实行治理项目销项式管理;抓好机制创新,固化和形成一批面向群众、针对问题的基层“微循环”机制,探索推广社区自治等“自循环”模式,确保成效巩固。同时,以菜场周边、学校周边为重点,牢牢抓住《管理办法》施行契机,在增强责任单位责任意识和提高履责能力上下功夫,加大“特定区域”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的力度,全面完成3164单元的整治任务。
7、积极开展结合部地区市容环境治理工作。针对问题较为突出的各类结合部地区,要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制定各类实施方案,加强组织协调指导,确保整治工作有序开展;各级市容管理部门要跨前一步、主动沟通、加强配合,共同推进区际、街际结合部市容环境治理工作。
8、启动《上海市城市容貌标准规定》修订工作。围绕“建筑景观、公共设施、园林绿化、广告标志、城市道路、城市水域、公共场所、居住小区”等内容,组织开展课题调研、部门征询等工作,为《上海市城市容貌标准规定》的正式修订做好前期准备;配合《上海市城市容貌标准规定》修订,同步完善示范、规范和达标区域(简称“三类区域”)创建标准,促进“三类区域”创建工作的不断深化。
(四)积极拓展平台,进一步完善市容环境综合治理体系
9、充分依托两个组织平台开展市容管理工作。依托“城市综合管理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市政市容联席会议办公室)和“城市无序设摊综合治理专项工作推进小组”这两个平台,充分利用其在保障重大活动、破解难点问题等方面的组织协调优势,借势而为、借力而行,确保本市重大活动保障工作圆满完成,确保市容管理难点问题有效突破。
10、紧紧依靠信息化平台提高工作效率。以构建本市无序设摊管控情况的社会发布指数为要求,建立数据指标的信息化平台,构筑设摊管控指数的生成系统,对本市各区县的无序设摊综合治理工作进行动态监管和提供信息化指导。力争做到及时监控、全程跟踪、准确发布,并研究接入城市网格化、行政事务受理等系统的相关数据,为信息的流转、跟踪及后期分析提供依据。
11、综合运用第三方平台数据加以科学研判。以提高测评工作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公正性为要求,对“市容环境卫生状况公众满意度测评”和“中心城区设摊管控实效情况测评”等第三方测评项目,在体系、标准、流程等方面加以整合优化,使项目设置更加科学合理,测评体系更加严密完善,使测评结果更能反映市民的感受、需求。
12、切实加强对政府购买市容保障服务工作的监管。加快市容保障服务企业行业协会的成立,并以此为依托,从完善采购体系、规范服务标准、加强业务培训入手,进一步规范政府购买市容保障服务。
(五)加强社会动员,提高全体市民的参与度
13、发挥典型引领的作用。鼓励基层创新,及时培育先进典型,总结先进经验,创设各种途径,积极加以宣传,为引导市民参与市容管理提供示范。
14、发挥社会力量的发现监督作用。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市民巡访团和新闻媒体以及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监督作用,加强市容顽症治理,推进市容环境面貌的提升。高度重视市民通过“12345”、“12319”等热线所反映的各类市容环境问题,切实做到及时处置,迅速反馈。
15、发挥各类社会组织的作用。依托各类社会组织,整合各类志愿者队伍,结合各类社会公益活动,寓教于乐,加强市民对市容环境的参与意识、自我管理意识,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秩序,营造“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的良好社会氛围。
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
2015年3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