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加盟 法律咨询 联系我们
您现在的位置: 上海法律网 >> 上海法规 >> 正文

市质量技监局印发2012年上海市认证监督管理工作要点

编辑:上海律师 来源:上海市政府 点击进入:法律咨询热线

关于印发2012年上海市认证监督管理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现将《2012年上海市认证监督管理工作要点》印发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方案,贯彻落实。

  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二〇一二年二月八日

2012年上海市认证监督管理工作要点

  2012年是“十二五”规划实施的关键之年,是进一步推进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重要一年,亦是全面落实质量技监工作“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方针的一年。本市认证监督管理工作在新的一年里,须按照“传递信任、服务发展”的要求,加强诚信体系建设,服务产业结构调整、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总体目标,进一步完善认证监督管理,促进本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质检总局全国质检会议精神和国家认监委认证认可工作会议有关要求,按照上海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结合本市质量技监工作的总体安排,全力推进认证监督管理各项工作,进一步发挥认证工作对本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提升认证工作的有效性。

  二、工作目标

  2012年本市认证监督管理工作坚持落实“严监管、保安全、促转型、强基础”4项举措,以“完善体系、加强监管、服务发展、提升能力”为主要内容,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监管体系;强化证后监管,落实主体责任;促进认证检测服务业健康发展,引导诚信体系建设;扩大认证工作社会知晓度、认知度,服务上海经济社会“创新驱动、转型发展”。

  三、主要工作

  (一)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监管体系

  1.开展检验机构监管立法工作。完成市政府规章《上海市检验机构管理办法》(送审稿)的制定和报送工作,为依法加强对检验检测机构的规范管理、促进检验检测行业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2.加强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中心建设。进一步明确职责定位,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加强能力建设,规范工作行为,防控评审工作风险,发挥资质认定评审中心在行政审批中的技术支撑作用,促进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

  3.加强质检机构监管制度建设。开展质检机构考核评价制度研究,探索建立质检机构评估机制和分类分级监管制度,强化质检机构监管,合理调整机构布局,优化资源配置。

  4.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市、区(县)两级监管制度。明确市、区质监部门对机动车安检机构监督检查和食品检验机构日常监管的职责,实现上下联动,落实监管责任。

  5.进一步健全机动车安检机构监管联席会议机制。加强与公安、物价、环保等部门的信息互通和联手协作,形成监管合力。妥善处理投诉举报等有关问题,及时研究和解决监管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

  6.建立和完善认证工作信息员队伍和信息报送机制。在市、区两级建立认证监管工作信息员队伍,搭建信息员沟通平台,定期汇总、发布、上报本市各级质监部门和有关单位开展认证认可工作的动态信息。强化认证相关舆情监测,妥善应对有关突发事件。

  (二)强化证后监管,落实主体责任

  7.进一步加强计量认证获证机构证后监管。建立和完善以能力验证和实验室间比对、飞行检查和专项检查等为主要形式,以食品、建材、环保等社会热切关注和问题反映比较集中的行业为监管重点,定期和不定期地开展监督检查,以督促机构持续保持能力。

  8.加强对本市质检机构证后监管。围绕评审准则对质检机构的特殊要求,促使质检机构强化主体责任意识,严格落实《委托检验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开展质检机构检验人员的业务水平培训和法制意识教育,提升本市质检机构检验人员依法施检意识和技术能力。联合有关部门,重点加强对质检机构承担抽查工作任务完成质量情况的考核。

  9.加强食品检验机构监管工作。继续做好食品检验机构换证核查工作,落实食品检验机构主体责任。市质量技监局适时开展对食品检验机构行政监管人员的监管培训,并组织对食品检验机构开展监督检查。区、县质量技监局对辖区内注册的食品检验机构实施日常监管。

  10.进一步加大对机动车安检机构的监管力度。市质量技监局组织相关部门联合开展监督检查,并对区、县质量技监局相关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查。区、县质量技监局对所管辖的机动车安检机构每半年至少须开展1次监督检查并上报监管情况总结;对有关投诉举报事宜,及时妥善处理并上报。

  11.开展认证机构和认证咨询机构监督检查。市质量技监局组织对本市管理体系认证机构开展监督检查,检查覆盖面不低于50%。会同江浙两省质量技监部门对长三角地区的有关认证机构开展联合检查。区、县质量技监局按照《上海市认证咨询机构审批和证后监管应用指南》等有关要求,对注册在其辖区内的认证咨询机构开展全覆盖监督检查,以进一步规范认证市场秩序,提高认证公信力和认证机构的社会诚信度。

  12.开展管理体系认证获证组织的监督检查。市质量技监局组织对本市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管理体系等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的自愿性管理体系获证组织开展检查,以加强对体系认证机构认证行为的监管。区、县质量技监局和市食监所结合区域实际开展辖区内的管理体系和食品农产品体系获证组织的监督检查,检查比例不低于3%。深化认证执法监管信息系统的应用,按照“自愿性认证监管信息系统”内的企业信息情况落实观察员制度,做好监管信息上报工作。

  13.开展自愿性认证产品的监督检查。市质量技监局根据本市获证产品的实际情况,会同有关部门对节能认证产品和有机产品等自愿性认证产品开展专项监督检查,并对销售环节的有关产品进行监督抽查,以加强对产品认证机构认证行为的监管。区、县质量技监局和市食监所根据职能分工,对辖区内的其他自愿性获证产品和获证企业进行监督检查,检查比例不得低于3%。

  14.加强认证执法工作力度。继续推进认证执法监管体系建设,加大对基层认证执法监管人员的培训。市质量技监稽查总队和区、县质量技监局按照各自职责,对检验检测机构、认证机构、认证咨询机构和各类认证获证组织开展执法检查。

  (三)发挥认证优势,服务转型发展

  15.积极推动检验检测行业发展。加快推进检测行业品牌化、规模化、专业化建设,促进认证行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开展第三次全市检测资源统计工作,掌握本市检测机构发展动态,逐步形成本市检测机构统计年报制度。积极推进检测资源平台建设,为政府决策提供支撑,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服务。积极参与推进专业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和高技术服务业发展工作,开展检验检测机构发展规律和现状的研究,提出推进认证检测服务业科学发展的政策措施。

  16.推动节能产品和能源管理体系认证。按照本市“节能减排”工作的总体部署,继续积极推进节能、节水、节油和可再生能源等产品的节能认证工作。推进本市能源管理体系认证工作,开展相关行业的能源管理体系知识培训工作,探索开展商务楼宇等节能认证,鼓励区、县质量技监局推进节能产品和能源管理体系认证工作,服务区域节能减排。

  17.推进本市国家质检中心建设。按照《上海市技术基础十二五发展规划》的要求,围绕本市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布局,指导开展涉及节能减排、新能源新材料等6大支柱产业和9大高新技术领域国家质检中心的申报工作,支持相关国家质检中心落户上海。

  18.积极培育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按照国家“十二五”规划关于“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根据上海精品农业区域发展经济特色,开展相关调研、宣贯和培育工作,支持相关区、县政府推进“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建设。

  (四)强化能力建设,提升认证监管综合实力。

  19.加强认证工作政策及理论研究。完善相关课题研究和论证工作,在各项基础性工作的研究上有所突破。加强监管工作指导,出台《认证机构证后监管工作指南》。积极开展基层调研工作,做好认证监管研究工作第一手资料的收集和汇总工作。鼓励各有关单位积极开展认证工作情况分析。

  20.建立完善认证风险管理机制。着力加强对食品等重点行业检测实验室、机动车安检机构、有机产品等重点领域的风险监控。深化认证风险分析管理,落实风险管理职责,做好认证风险相关信息的收集、评估和预警工作。

  21.加强认证监管人员队伍建设。进一步落实和明确区、县认证行政监管人员,加强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和认证咨询机构行政监管队伍建设,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认证监管培训、考核和交流,培养一支作风正、业务精的认证监管人员队伍。

  22.加强认证评审专家队伍建设。开展认证评审专家的培训、聘任和考核,增强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健全评审专家库,逐步建立一支适应认证行政许可需求的评审员队伍。

  23.积极发挥中介组织的作用。鼓励中介组织积极开展国际和地区间认证检测领域的合作交流,举办相关专题论坛、专业讲座等活动,拓宽专业交流渠道;开展多层次的教育、培训活动,提高行业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推动诚信体系建设,加强行业自律和社会责任意识;开展中小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等有关知识培训,提升企业质量管理水平。

  24.继续深化长三角认证合作机制。进一步落实2011年苏浙沪“两省一市”认证监管合作协议有关内容,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和交流。探索建立长三角地区评审人员合作互认互派机制,逐步建立认证机构检查信息通报和信息共享机制。扩大长三角联合检查范围,逐步推动华东地区认证执法监管区域合作机制建设。

  25.加强认证工作宣传。结合“世界认可日”、“质量月”等主题活动,围绕“传递信任、服务发展”主题,组织区、县质监局和有关认证、检测机构,大力宣传认证工作在保障产品质量、提升管理水平、促进节能减排等方面的作用。拓宽与广大市民的沟通交流渠道,通过新闻媒体、实验室开放日、现场咨询等形式加大对节能认证、食品农产品认证、生活中的检验检测等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认证及检测常识的普及。




广告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