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加盟 法律咨询 联系我们
您现在的位置: 上海法律网 >> 上海法规 >> 正文

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介绍《上海市健康促进规划(2011—2020年)》相关情况

编辑:上海律师 来源:上海市政府 点击进入:法律咨询热线

在今天(7月27日)举行的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市健康促进委员会副主任、市卫生局副巡视员李忠阳介绍了《上海市健康促进规划(2011—2020年)》的编制情况,以及有关部门正着手启动和推进的相关工作。

上海市健康促进委员会(以下简称健促委)、上海市卫生局联合编制的《上海市健康促进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日前已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正式转发。《规划》紧紧围绕社会民生,直接关系百姓健康,坚持理念倡导和实践指导并行、着眼长远与着手细节并举,政府责任与社会责任(包括市民个体的责任)并重,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一、出台背景

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改革的意见》,坚持“预防为主”方针,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战略导向从医疗转向预防、从疾病治疗转向健康促进和健康管理。为此,我市领导在组织研究、制定上海市医改方案的过程中,提出了配套出台本市健康促进中长期规划的思路。这一构想从国际国内健康促进的现状和我市当前实践来看,都具有充分的理论支持和现实依据。

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个人的健康和寿命60%取决于自身生活方式。WHO总干事陈冯富珍在2011年首届全球健康生活方式和非传染性疾病防控部长级会议上提出,慢性病防控所需要的充足的全人群初级预防措施,远远超出了卫生部门直接控制的范围,需要教育、能源、农业、体育、交通和城市规划等部门的协调参与,也需要政府开发可以创造个人、家庭和社区环境公平的公共政策,以利于人们采取健康生活方式。

目前本市居民的主要死因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因心脑血管疾病所致的死亡率已列第一位,给家庭、社会带来极大的精神创伤和经济损失;同时,传染病防治所面临的形势也不容乐观。而无论慢性病还是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开展健康促进都是治本之措。长期以来本市持续开展的健康促进工作,特别是以建设健康城市行动为载体,采取向市民发放控盐勺、控油瓶、腰围尺和《上海市民健康自我管理知识手册》等健康生活方式支持性工具的做法,使市民健康意识和健康行为不断得到改善。

但有关部门和机构的监测调查表明,人群健康危害因素依然不可低估,必须动员市民在政府主导和专业指导下积极作为、共同予以消除和控制。如,2008年本市居民具备健康素养的总体水平仅为6.97(全国为6.48);上海居民成年男性吸烟率为55.1%,家庭人均日食用油消耗量达到39克(推荐标准为25—30克),38%的家庭人均食盐摄入量大于6克,90%的市民(尤其是青年人群)体力活动水平不足,40%以上市民体重超标。

综上所述,《规划》的出台,及时、必要;作为上海市医改配套文件之一,将和全市新医改推进工作紧密结合。《规划》的实施,将以健康促进策略为指导,有效整合各有关部门和地区资源,动员社会、市民广泛参与,创造有利于健康的公共政策支持环境,控制影响人群健康的危险因素,普及健康知识,传授健康技能,倡导健康生活方式,进一步提高市民的健康素养和水平。

二、编制经过

《规划》的起草历经近1年半时间。2009年9月,市健促委、市卫生局组建《规划》编制工作班子,包括领导小组和起草小组。起草小组在现场调研、查索文献并参考国家和其它城市相关文件的基础上,确定了《规划》的框架结构、主要内容和保障措施并形成初稿;在向本市健康促进权威专家和专业人士,市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区县健促委办公室,卫生部相关司局和国家有关专业机构分别听取意见后,几易其稿,形成《规划》征求意见稿。

2010年12月,市健促委、市卫生局联合召开媒体通气会,通过媒体广泛征求社会公众对《规划》“征求意见稿”的意见与建议,之后共收到20余条反馈信息,采纳了部分建议。“开门”制定规划的做法,广聚社情、民智,增强了《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同月召开的市爱卫会(市健促委)全会扩大会议,全面征求各成员单位意见,对市教委等8个部门以及个别区健促办提出的意见绝大部分均予采纳。2011年2月,《规划》最后定稿并报请市政府办公厅转发。2011年3月29日,《规划》正式印发。

可以说,整个经过体现了《规划》编制及《规划》内容的严谨性、科学性、周全性和规范性。

三、主要内容

《规划》共分7个部分,即:背景、目标、原则、工作任务和行动、重点推进项目、保障措施和监测评估。

《规划》拟定的目标是:通过10年的努力,建立和完善本市健康促进工作机制和体系;创造有利于健康的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环境;增强市民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市民主要健康指标得到显著改善。

为实现目标,《规划》拟定了10大健康促进行动,分别是:合理膳食行动、全民健身行动、戒烟限酒行动、心理健康行动、促进合理用药行动、中医“治未病”行动、健康社区行动、健康单位行动、健康妇儿行动、健康老人行动等。

3个“重点推进项目”:

1、设立“健康生活方式活动周”。每年9月1日是卫生部指定的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日。上海定于每年9月1日至7日集中开展各类健康生活方式推广活动。特别是针对市民存在的生活方式健康危险因素,运用公益广告免费投放和有偿投放相结合的方式,集中宣传重点健康知识,在全社会形成明显的传播效应。

2、发放“实用健康工具”。继续开发简便易行、适用于个人、家庭和集体单位的健康实用工具,拓展发放方式和渠道(如通过超市等),陆续向市民免费发放,普及健康理念和健康知识。

3、推进“健康大讲堂”。继续扩大“大讲堂”的覆盖面和受益人群,做到进社区、进单位,形成“百名专家、千场讲座、百万听众”的规模,使“大讲堂”成为市民免费获取科学、实用健康知识的主渠道之一。

四、主要特点

鉴于健康促进是一项理念、方法、手段都在不断发展创新之中的工作,上海又是一个国际化、现代化、城市化程度非常高,人口高度密集、且老龄化明显的特大型城市,这项工作的特性,以及城市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在制定《规划》过程中充分考虑了以下因素:一是工业化、城镇化所代表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导致人们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发生诸多变化,由此带来新的健康危险因素;二是国际化、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使市民有条件接受国际先进的健康生活理念和健康促进理论,由此带来新的健康需求以及对健康促进工作越来越高的要求;三是城市老龄化趋势、包括人均期望寿命增加,以及疾病谱、死亡谱的变化,导致本市健康促进的对象有所变化和聚焦,由此带来健康促进的具体手段、措施、任务都需作相应调整;因此,现在出台的这一《规划》,既有别于国内其它地区的同类规划,也有别于上海其它工作领域的规划。

《规划》有3大特点:

一是体现预防为主,注重贴近市民生活。《规划》提出的10大行动都针对目前市民面临的主要健康危险因素,即老百姓日常生活中最普遍的健康问题。如,“四控一动”:即控盐、控油、控烟、控体重和适量运动,群众听得懂、记得牢、会操作,使预防和控制慢性病的关口真正前移。同时,根据上海工业化和老龄化的特点,关注企业职业人群和社区老年人的健康也被列为《规划》的主要任务之一,开展了相应的健康促进行动。这里要特别说明的是,由于健康促进是较为“柔性”的工作,不可能为此设定许多“刚性”指标,所以大家可以看到,已经设定的诸多指标,聚焦于市民的知识知晓率、行为形成率方面,凸显“预防为主”理念,也体现了健康促进的“柔性”推进特点;也因如此,《规划》中出现较多的字眼是“关注”和“倡导”等等;只要认识统一、目标确定了,对于不同对象将通过什么渠道来实现目标,不设置太多的规定动作。

二是体现政府责任,强调打造社会合力。政府对市民的身心健康关心和投入,不仅仅是建医院、打疫苗,动员和教育群众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更不可或缺。《规划》要求广泛开展健康场所建设活动(即健康社区、健康学校、健康企业),就是赋予各级基层政府积极开展健康促进活动的主导责任,使健康促进成为政府常规工作得到持续推进。同时,保障市民健康,责任重大,单靠一两个政府部门难以胜任,必须通过多部门合作才能取得更好效果。为此,《规划》提出的10大行动,共涉及7个牵头部门和15个协作部门。在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多部门通力合作、推进一项或几项健康促进行动,将会取得1加1大于2的效应。

三是体现全员参与,着重市民自我管理。政府和医疗机构有责任保障广大市民健康,同时市民也有责任管好自身健康,预防疾病最好的方法是“群防群控”。 近年来上海健康城市建设开展了“五个人人”健康市民行动,还通过向市民家庭派发健康支持工具以及传播相应的知识技能,不断提高市民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因此,《规划》立足现状,特别强调宣传教育先行,广泛发动群众参与。通过《规划》实施,希望更多的市民真正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有效地管好自身健康,成为全民健康观的积极实践者、传播者,从而提高全人群的健康素养和水平。

五、当前部分工作进展情况

今年是《规划》起始年,相关部门为此已经启动或正在积极谋划其中的多项工作。

第一,市民合理使用抗生素现况及普及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知识

今年3月,市健促办组织相关部门在全市18个区县的社区居民和在职员工中作了抽样问卷调查,发现:被访者中近90%的人不了解“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基本知识;近75%的人基本不了解“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正确行为。同时还显示:市民对合理使用抗生素存在不少认识和行为上的误区,如:46.30%的人表示如果自己认为患了感染性疾病,就会自行使用抗生素;49.29%的人会自行购买些抗生素放在家里备用;47.51%的人认为使用抗生素时,见到有效果就可以自行停药了;36.33%的人听了别人说某药的效果好就会去试用;43.63%的人不知道使用抗生素时应禁忌饮酒。

由此可见,提高公众对抗生素不合理使用所造成的危害性的认知度,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为了全面提高市民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意识和能力,各级健促办将集中利用几年时间在本市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主要举措有:

一是依托大众传媒以及网络媒体等各类新媒体持续开展“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健康传播,具体包括:利用广播、电视、移动电视、报纸等投放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公益广告,向移动用户发送相关内容短信。目前我们已经制作了4个版本、不同时长的电视公益广告,邀请药学、感染病学的权威专家分别解读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核心知识点。计划于近期正式投播。

二是通过多种社区宣教形式把“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基本知识传播给市民和职工。今年已陆续在市、区县和社区等不同层面举办“合理使用抗生素”市民健康大讲堂和健康讲座;并将在各居村委会和健康单位张贴宣传海报、发放宣传折页,向市民家庭发放实用型宣传品,还在社区、区县和市级组织开展的健康自我管理知识竞赛中专设“合理使用抗生素”知识答题。另外,在今年5—6月和9月期间,利用上海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公众宣传月和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活动周的机会,组织开展集中的社区宣传。

三是通过12320公共卫生公益热线开展咨询服务、培训;同时借助其短信平台对受众开展相关主题的短信宣传;并依托12320“在线访谈”开展专题宣传;另外在每期12320墙报中开辟“合理应用抗生素”专栏。

四是利用科普工作平台把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宣传拓展到各个领域。目前市卫生局、食药监局、科委、农委等部门都在针对相应的产业、行业和对象开展此项宣传。

第二,提升公共场所控烟水平、切实加强控烟宣传教育、提供戒烟服务

今年5月1日实施的卫生部《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对公共场所提出了室内全面禁烟的要求,这也是本市推进公共场所依法控烟工作的目标。正视现实、循序渐进,从控烟开始、向无烟迈进,是我市加强公共场所依法控烟工作的宗旨。目前本市依据《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要求,重点推进《条例》规定的各类法定禁烟场所切实落实禁烟措施、全面营造无烟环境。未来本市立法部门已有修订完善《条例》的设想,在充分论证可行性的前提下逐步拓展法定禁烟场所范围。

今年以来的工作进展主要有以下情况。一方面,市健促委围绕市人大确定的每季度控烟执法检查重点,继续依托行业自律、行政监管、社会监管、人大督导相结合的机制,持续推进医疗、教育、机关系统的控烟工作,有效减少了医务人员、就医人群、教师和青少年、机关工作人员被动吸烟的机会。上半年,市健促委、市教委组织全市所有中小学校校长在第24个世界无烟日前签名承诺带头禁烟,承诺书由市健促办统一汇总保存;市健促委积极筹集资金为全市所有中小学校统一定制安装了禁烟警示铭牌。以世游赛控烟保障为抓手,市健促委协调相关部门继续弘扬“无烟世博”精神,落实相应措施,努力营造大型活动无烟环境。各控烟监管部门继续加强公共场所控烟的日常监管和执法检查,截至今年6月底,共对46例违反《条例》的案件处以罚款,罚金75800元。下半年将重点加强娱乐、餐饮场所依法控烟力度,逐步改善上述场所控烟状况。

另一方面,各级健康促进部门通过把控烟纳入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推广行动的重要内容,来促进非法定禁烟场所的各类室内工作场所、公共场所有效提升控烟水平;特别是在持续推进“人人劝阻室内吸烟”等“五个人人”行动以及全面开展“控盐、控油、控烟、控体重、适量运动”(即“四控一动”)活动的过程中,大力倡导广大健康单位、健康社区积极参与控烟实践,越来越多的单位、商圈、社区积极采取切实有效的控烟措施来保障场所人群的健康。此外,各级健促委和控烟监管部门以《条例》规定的禁烟场所和控烟场所为重点,加强对经营方、从业者和各类人群的控烟普法宣传,于3月1日《条例》实施1周年和“5·31”第24个世界无烟日之际,在广大社区和大型商业街区开展控烟专题普法宣传活动。同时,2011年各级健康促进部门还依托“122”健康传播行动的开展加强控烟健康教育。按照这一传播行动的安排,通过“培育1万名健康促进志愿者,向20万群众传播,再以“1传10”的方式向200万人群传播”这一路径,年内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市民职工深入学习《上海市民健康自我管理知识手册》,并把第二季度的学习重点定位在“戒烟限酒”这一核心知识点上,利用《大众医学》等7家卫生专业类合作媒体提供的专栏为主要传播平台,结合世界无烟日活动等,通过知识普及、专家释疑、电台连线、12320电话和网络在线访谈,以及组织编辑、市民、专家互动等方式,加强控烟健康教育。本市12320热线还开放了专家戒烟咨询。




广告链接